栏目分类
新闻动态
汽势 Auto-First|撒马尔
中国人习惯用古老但又非常科学的节气,走过三餐和四季,十二属相则是另一种表达。今年是乙巳蛇年,有人说, 蛇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,自含矛盾对立统一,就会变。
事实上,蛇会变、善变,比如蜕皮,比如变成白娘子,与本身讲变化的《周易》中"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"的精神一致,是自我革命。
所以,蛇年一定会有变。蛇年的车市,会变成什么样子呢?
比方说,OpenAI、软银、甲骨文携手,开启"星际之门"计划,计划未来四年内投入 5000 亿美元,打造全球最大的 AI 算力中心。AI 产业的全球竞争格局,将始终变变变。但 AI、大数据、算力、算法给汽车产业埋下了巨大伏笔。
比如,"懂王"唐纳德 · 特朗普回归,宣誓就任美国第 47 任总统。一方面,宣布取消电动车补贴,重振美国汽车制造业。另一方面,他计划大规模开采石油,并决定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《巴黎协定》。
再比如,1 月 22 日,奇瑞捷途纵横喊话,做下一个 Jeep、路虎,大 G,中国品牌想要拿下豪华越野市场话语权的信心从这一夜信心爆棚。
众所周知,汽车行业大浪淘沙,产业迭代,既有硬核技术,也有一些有意思的数据、预判、推测、八卦。
2025 格局重塑,不妨看看这 30 条"善变"。
1、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,但 2025 年,整个新能源市场,比亚迪将在 2024 年一家独占 32.46% 的份额基础上,继续上升,最近两年拉开的巨大鸿沟在 2025 这一年依旧难以填平。
2、华为的"引望"将是一头庞然大物,正式跃上舞台。华为常务董事、终端 BG 及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说,"我们一直认为,中国需要打造一个由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,一个有火车头的开放平台。"这个火车头到底如何,2025 将揭晓部分答案。
3、智能驾驶端到端加速洗牌。智驾体验上,从拼开城,到卷全国都能开,再到车位到车位;技术上,摆脱高精地图依赖,实现无图 NOA(领航辅助驾驶),转向技术架构的端到端。
4、城区 NOA 车型下探至 15 万,打响 2025 高阶智驾普及第一枪。
5、在变革浪潮中,增程动力依旧是当下国内车市"大杀器"。
6、2024 年,BBA 全球销量都在下跌,尤其是在中国市场,下降更加明显。与此同时,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尤其是新势力和传统大厂新品牌的崛起,对 BBA 的强势冲击近在眼前。
7、谁是豪华品牌第一,已经不重要了。毕竟,2025 年,宝马和奔驰都没有必要也没这个实力拿下第一,假如鸿蒙智行的 100 万辆目标实现的话,而理想汽车目标为 70 万辆,届时,中国人自己制造的豪华品牌销量榜单,前三将第一次出现 BBA 不再齐聚的剧本。
8、如果 2025 年 BBA 继续萎缩,那么下一次豪华品牌第一的话题,BBA 基本都无法参与了。
9、特斯拉在 2024 年完成的 65.7 万辆,超越奥迪,直逼奔驰和宝马。
10、新势力还是传统大厂二代,2025 年将是正面交锋的关键之年。华为、小米的入局,让曾经新势力代表的蔚小理,都显得有些保守,刘强东那句"千万不要和小米比营销,特别是在雷军擅长的领域,很难有人能赢过他。"含金量还在持续上升。不出意外,雷军依旧是 2025 年站在流量金字塔塔尖的那个人。
11、流量焦虑继续裹挟车企和品牌,而小红书 2025 年可谓正当时,机缘巧合下,不可避免地成为车企寻找营销的新解药之一。
12、2025 年,车企更废 CEO。这个曾经以机械和技术致胜的赛道,如今被打破牢笼和掣肘。雷军跨年夜 4 个半小时的直播,观看人次为 3788.4 万,人数峰值为 49.6 万,点赞数超过 1.2 亿。
13、雷军和无数个想要成为雷军的 CEO,明知不可为,却偏要虎山行。流量这东西,有总比没有好,黑红也是红。被周鸿祎硬控一整年的车圈,2025 的其他幺蛾子必不会少。
14、下岗的 CEO 将继续。哪吒汽车的 CEO 张勇、Stellantis 集团 CEO 唐唯实、保时捷中国的前总裁及 CEO 柯时迈、越 CEO 夏一平是去年的,2025 年会有谁呢。重点是,还能不能好聚不好散,体面离场。
15、人事调整后的几大车企,将交出怎样的成绩单。因为上汽集团迎来近 10 年来最大的一次人事变动。王晓秋"接棒"陈虹,成为上汽集团董事长,贾健旭履新上汽集团总裁。陈彬以一汽党委常委、副总经理的身份,高配兼任一汽 - 大众总经理。
16、去年年度黑马属于小米汽车、吉利银河、深蓝品牌。要说 2025,最有黑马潜质的,目前难以预料。
17、2025 年成为自主品牌进军中大型 SUV 的爆发年。车企开始卷大车,始作俑者正是鸿蒙智行和理想汽车。中大型 SUV 市场是传统豪华品牌的主战场,自主鲜有成功先例,换道超车的当下,这一定律终于被打破。
18、2024 年被围攻的特斯拉 Model Y 到底命运如何?这是一款被中国品牌诸如乐道 L60、极氪 7X、智界 R7、阿维塔 07、全新智己 LS6 围攻的车,然而,2025 年想要取代 Model Y,这中间,小米 YU7 才可能是那匹黑马。
19、2025 年汽车销量(含出口)约 3200 万辆,保持 3% 左右的增速;估计新能源汽车销量(含出口)达到 1650 万辆,增速接近 30%。(综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、乘联会、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预测数据)
20、汽车出海还能维持高增长吗?中国车企 2025 出海正在破局,一是快速拓展西欧和北美等大型市场;二是扩大新能源汽车出口,尤其在欧盟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市场开始崭露头角。预计 2025 年,燃油车出口仍是主力,总体汽车出口预计在增速 10%,达到 700 万台。
21、资本市场,销量与市值不对等的状况依旧是主要特征。比如特斯拉以 12963.51 亿美元位居第一。小米超奔驰宝马大众,在 2024 年内上涨幅度超过 100%,成为了全球市值第三的车企。而这两家的销量分别是 180 万辆和 13 万辆,显然,资本流向更具未来和预期。
22、2025 年 1 月 17 日,宁德时代召开临时股东大会,审议《关于公司发行 H 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方案的议案》,对于在港股上市,时间愈发紧迫。
23、新造车十年,这条曾经共同的赛道早已分道扬镳,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,有鲜明的标签,不管是理想的冰箱、彩电、大沙发,还是华为系的智能驾驶,亦或是蔚来的换电服务。
24、长城、吉利等传统车企进行了品牌矩阵的收缩和重整,回到番禺的广汽寻求重生,谁能复制比亚迪的开挂增长,中国的丰田和特斯拉何时诞生,华为还要拉多少品牌入伙,中国新造车把 Model Y 拉下马还要多久?
25、新势力的每一步注定步步惊心,合资品牌势要扭转颓势,传统大厂在销量和利润之间必定权衡和考量,而非想过去极度追求销量。但新势力 2025 目标以翻倍为己任,传统自主品牌以 10% 至 30% 的增速为主。其中,2025 年最宏伟的销量目标来自鸿蒙智行,超 100 万辆,增速达 125%。
26、百万级豪车大多名难副实,中国品牌上百万级牌桌愈发多,奔驰 S、宝马 7、奥迪 A8,路虎大揽胜、保时捷卡宴表示:"取代我,为时尚早。"
27、合资品牌还能留下几家?事实上,销量萎缩已是必然,将看到更多的合资品牌被挤出中国市场,但大众和丰田的集体反攻,将是 2025 年合资的 一大看点。
28、2025 年,合资品牌在 40% 左右市占率上的徘徊,曾是自主品牌数年前长期裹足不前的命运节点,如今,两者替换了身份。因而,合资突围始终是一个焦点议题。
29、合资迎来产品大年。合资模范生大众油电混全都要,亮点在于插混。南北大众、东风日产已经先后开启 PHEV 车型研发项目。这里面,一汽 - 大众未来 20 个月内,三大品牌(大众、奥迪、捷达)将推出 19 款新车型开启混动元年,实现 PHEV(含 REEV)全覆盖。东风日产从 N7 开始,将 12 个月连续发布 4 款新能源车。
30、不管造车有没整明白,利润如何,传统大厂竞相涌入特斯拉、小鹏、小米等公司的人形机器人赛道,拥有先天数据优势的车企盯上这块新蛋糕,也是理所应当。
汽势观:变、熬、战
人生起起伏伏,车市涨涨停停,以上的 50 条,只是最粗略地拆解了 2025 年中国车市的脉络。本质上,车市是一场认知战、营销战、技术战、舆论战,已经开启的 2025 年,准备迎接战斗,拥抱变化,向阳而生。